包容性发展
背景链接
发展既是经济问题,也是社会问题。当前,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,正确认识新常态,积极适应新常态,需要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不仅遵循经济规律、自然规律,也要遵循社会规律,实现以人为本的包容性发展。
习近平在2014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,发展“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”。
2015年1月6日,李克强总理在深圳考察,在会见深圳四套班子领导后,对深圳发展提出三点要求:一是继续种好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,二是打造创新发展的道路,三是成为包容发展的示范城市。
随后李克强总理到广州视察,在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情况时强调,要提倡“包容性发展”,必须改善农民工、城市困难群体的生活条件,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,努力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,给他们纵向流动的公平机会。
深度解析
[包容性发展的内涵]
第一,遵循社会规律实现包容性发展,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必然要求。
新常态下,我们可以不必纠结于速度,而用更大的精力改善民生、推进社会发展,让更多的发展成果落实到群众身上。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任务十分繁重,更加需要平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。这就要求我们加大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力度,化解突出矛盾,为人民办实事,让人民得实惠,不断提高发展的包容性,把发展中的“人”字写得更大,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。
第二,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,是促进公平正义的发展。
发展以人为本,发展属于每个人,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,可以促进权利公平、机会公平、规则公平,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,打破阶层固化、利益藩篱,让每个人拥有平等参与、平等发展的机会,使不同社会群体、市场主体各得其所、各展其能,为发展夯实最广泛、最深厚的社会根基。
第三,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,是加快民生改善的发展。
改善民生已取得巨大进步,但还有不少历史欠账和薄弱环节,人们向往更好的教育、更稳定的工作、更满意的收入、更舒适的住房、更可靠的社会保障。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,将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的聚焦点放在惠民生上,雪中送炭解决实际问题,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,保基本、补短板、兜底线,向民生改善要发展潜力